2025年9月24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高校规划院工作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召开。 本次研讨会以“应变·焕新&rdq...
2025年9月2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创新”专题线上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城市发展新趋势与规划创新实践,汇聚了全国规划编研领域专家学者、规划机构代表,围绕城市规划创新实践与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新形势下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思想动能。
会议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黄晓春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委员、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樑致开幕辞。单樑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规划编制与研究机构应主动响应“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创新探索和服务实践,成为“规划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技术延伸到管理的重要桥梁”,并呼吁全国规划编研机构“加强联动,推动经验互鉴与合作创新”。
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创新研讨会部分与会人员
本次研讨会共有6个主旨报告,来自高校、地方规划院的专家结合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从不同维度解读城市发展与规划创新的核心逻辑,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其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田莉以“超大城市规划的‘人本—技术’协同:基于冰山模型的智能体层级应用与实践探索”为题,提出“冰山模型”理论,探讨如何通过智能体技术破解超大城市中显性与隐性的复杂问题,推动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官卫华聚焦南京都市圈实践,分享了“从空间协同规划迈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经验。他提到,南京都市圈通过打破行政边界、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布局,实现了都市圈内“要素流动更顺畅、公共服务更均衡”,为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提供了“南京样本”。
佛山市国土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辛晓梅围绕“精细化治理要求下的详细规划改革与创新”展开分享。她结合佛山在存量更新中的实际需求,提出详细规划需从“粗放管控” 转向“精准适配”,例如,通过细分规划单元、明确管控指标弹性区间,既保障规划刚性,又为产业发展、民生项目预留空间,让规划更贴合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需求。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陈敦鹏,以 “规划、建设、治理融合导向下标准单元制度创新探索”为主题,深度解读深圳的实践成果。他强调,标准单元不仅是规划编制的“技术单元”,更是衔接社会治理的“空间信息载体”。通过全域全要素划定,实现了规划指标 “纵向可传导、横向可协同、实施可监督”,在生态修复、城市更新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国详细规划改革提供了 “深圳经验”。
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梁岩分享了“焕活百年文脉,建设人民城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更新实践”。她提到,新民大街更新通过修复历史建筑风貌、植入文化体验业态、优化步行空间,让百年街区既保留“历史记忆”,又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实现了“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共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徐勤政在“城市动力变革与规划价值再造”主题报告中,通过回顾历史发展路径,深入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指出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关注人的需求、权利和利益。强调流量治理是规划行业的新期待,需要关注流量的波动、空间冗余、空间错配、时间贫困等问题。
会议最后,主持人黄晓春总工程师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高校、地方规划院的前沿思考与实践案例,从智能体技术到标准单元制度、从超大城市到都市圈、从详细规划到历史更新,覆盖城市规划多维度议题,为行业提供了“理论借鉴+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未来,期待各规划编研中心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持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创新,为城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规划智慧。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详细]
2024年2月1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来自3家会员单位的发明专利参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