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密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11

密山,隶属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县级市,是一座拥有6000年悠久文明的文化之城,一座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生态之城,更是一座处于东北亚“金三角”和对俄出口黄金通道的口岸之城。(图1)

 

图1 密山区位

 

密山市正处于由县级市跨入小城市行列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进程中,一系列问题已然浮现,为城市发展带来极大挑战。这些挑战包括:


(1)城镇化进程方面,周边村镇人口向中心城区快速聚集从而造成城市空间资源相对紧缺;
(2)城区建设方面,城市各片区快速发展,各类资源及城市风貌缺乏有效协调与统筹;
(3)城市管理方面,规划成果缺乏从总体战略到具体落实的完整操作体系,难以满足城市管理工作日益精细化的现实需求。


在上述背景下,为积极与有序推动密山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密山市政府与哈工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展并完成了本次《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研究和编制工作。


项目构思:


从城市发展的现实挑战出发,立足城市建设管理的客观需要,本项目提出以“战略化、整体化、控制化”为核心的研究目标。城镇化应对策略方面,强调以就业人口预测与布局、产业调整与升级为导向的战略思路,正确引导城镇化进程;城区建设应对策略方面,强调从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在垂直管控系统上无缝衔接,注重定性定量相结合,用以引导城市发展建设;城市管理应对策略方面,强调落实城市设计意图的控规成果,并对以往控规成果加以整合协调,用以完善城市管理控制体系。(图2)

 

图2 规划思路

 

通过确定六大核心议题实现上述研究目标。这六大议题包括:以战略化目标为核心的“建构生态永续的生态之城、重视存量管理的有序之城、引导机能提升的再生之城”议题(图3-5);以整体化目标为核心的“演绎城市文脉的魅力之城、彰显市民需求的活力之城”议题(图6-7);以控制化目标为核心的“贯彻实施可行的理性之城”议题(图8)。从而最终达到对城市城镇化进程战略化、城市建设风貌与重点地区空间形态整体化、城市管理工作可控制化的目的。

 

图3 生态之城

 

图4 有序之城

 

图5 再生之城

 

图6 魅力之城

 

图7 活力之城

 

图8 理性之城

 

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考虑,本次城市设计工作在城镇化进程引导、城区建设以及城市管理工具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城镇化进程引导研究方面主要内容包括:(1)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研究,通过检讨总体规划战略,完善以政策与区位、生态与资源、产业与人口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城镇化发展战略内容;(2)人口发展与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题研究,通过就业人口预测与引导、产业体系建构与落位内容,指导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城镇化进程;


城区建设设计研究方面主要内容包括:(1)评估以往控规成果,进行合理调整;(2)进行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用以协调整体控制与局部建设过程。其中总体城市设计即对城市中心城区的整体概念设计,规划范围约30平方公里,通过建设生态系统框架、城市结构功能细化、公共服务设施总量预估及分配、城市风貌引导、市民活动组织、开发时序控制等设计手段,起到更好承接总体规划的作用;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则是对城市重点地块与近期需要开发地块进行布局设计(图9),包括综合商业中心、连珠山新城、铁西新城、莲花新城四个重点地段(图10-13),规划范围约10平方公里,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对策,对控制指标进行估测,起到更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图9 重点地块

 

图10  对俄口岸城市的展示区的综合商业中心

 

图11 有力的招商引资平台连珠山新城

 

图12 倡导多元聚合与动力永续的密山文化、行政、商务、创意新都心的铁西新城

 

图13 东南新的休闲旅游核心莲花新城

 

城市管理办法研究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编制,结合总体城市设计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内容,落实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并最终落实到具体土地出让条件之中,以便于实施控制。


规划特色:


同时,此次规划在以下几方面提出创新尝试,以期让规划成果更加具有前沿性、理论性及实用性:


1)研究思路创新--从城市总体战略高度制定城市设计策略
通过基于城市特色,将产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形式,深化“生态优先、特色引领、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用以引导总体城市设计体系构建。


2)规划价值观创新--从未来城市居民特征需求入手明确人本型城市设计方案贯彻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根据未来人口的分布、结构、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及规划,引导人口合理完成城镇化进程。


3)研究方法创新--从规划实施评估方面入手完善城市设计方法运用系统概念,对规划区内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的控规及总体规划进行整合评价,重新梳理城市空间要素,用以提升城市设计的整体性。


4)工作内容创新--从整合宏观及中观尺度城市空间确定协同型城市设计内容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将大中型城市设计与总体规划和分区控规相协调,以整合宏观及中观层面内的城市空间系统梳理,及城市空间景观发展引导。


5)规划成果创新--从城市管理实施工作着手形成城市设计控制成果充分考虑规划成果与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将城市设计要素,落实到控规指标体系,以指导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工作


实施情况:


在本次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工作和城市管理工作都开展了相应的实施工作。
在城市建设方面,指导了60余项已批待建项目成果调整落地,以及铁西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实际建设;在规划管理方面,形成了贯彻总规、城市设计要求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图14)

 

图14 城市建设工作和城市管理工作相应的实施工作

 

本次城市设计成果已经成为指导中心城区各项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文件,并将继续指导后续专项规划及片区规划设计,加强对整个城市整体空间品质的控制与引导。总体来说,本次城市设计工作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开展战略性城市设计的典型尝试,为今后的相关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主要编制人员:

 

 

合作单位: 密山市城乡规划处
编制完成时间: 编制起讫时间2013年4月起至2014年10月完成
获奖情况: 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三等奖


项目背后的故事


项目创作

 

《密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的项目进行初期创作时,设计团队层层解析密山在国家层面实施老工业基地战略,扩大投资与消费,重点扶持发展新型工业等举措的大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形势,结合黑龙江省大力开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针对密山市的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经济战略节点城市,在引导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进出口产品加工基础上,如何突出优势加强生态旅游服务、边境通商口岸等功能的现状形势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并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期为密山构建新型产业结构提供助力,将其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口岸城市。


执行过程

 

《密山市总体规划(2011-2030)》作为本次规划的上位规划,其在城市结构与城市分区中,制定了合理规划,但在城市片区设计引导、城市形象与风貌设计、绿地系统分布、人性空间与步行系统的整体考虑等方面均尚有不足。(图15)

 

图15 总规解读

 

我们应在城市设计层面给予回答并进行全面的优化、细化以及提升。通过对现有建筑质量评价,建议保留质量较好的建筑、改造质量一般的建筑、拆除质量较差的棚户建筑,并对密山近年来62个已批已建、已批在建、已批未建项目进行落位整理。(图16)

 

图16 已批待建项目落位

 

可以看到,整个中心城区需重建与新开发用地约22.1平方公里,需改造与保留用地约7.9平方公里,但目前城区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却较大,因此建议城市扩充发展宜采用渐进式的方案,短期内建设方向应以提升市中心已建成区建设质量为主(如道路建设完善、棚户区改善、环境质量与城市风貌改善、业种业态升级等)(图17)。

 

图17 改进方向

 

另外,商业服务设施层级较低缺乏层次、规模不足、业态单一,造成城市缺乏竞争力(图18);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与建设量不足、缺乏独立用地,导致城市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图19);公共绿地较少建设率低、分布不均、系统化不足,无法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图20);城市景观缺乏自明性设计,致使城市风格与建筑风貌缺失、城市吸引力不足(图21),这些都成为我们主要关注与调整的方向。

 

图18 现状商业服务设施

 

图19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

 

图20 现状开放空间

 

图21 现状城市景观

 

首先,在总体设计层面,引入生态环境永续发展的理念,以农田、防护绿地、自然河流等生态资源构筑城市边界,以亲水公园、湿地公园、社区公园、主题公园或大型绿地,链接原有生态体系,建立绿色城市生态骨架;


其次,重新梳理规划道路系统,从城市设计与道路景观的角度,缔造重点展示城市形象的景观型道路、链接城市片区的交通型道路、兼顾景观与交通功能的生活综合型道路,等层次分明的道路景观体系;


再次,明确城市活力塑方向、细化城市功能构想,以绿色生态骨架为基底,结合东安街、永固路、同心路、红升路、红霞路、外环路、服务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布置城市重要公共活动功能。如重点展示口岸城市形象与提升城市购物娱乐等综合功能的站前城市商业中心;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职能及有利招商引资的连珠山产业服务中心;结合西山、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资源,支撑城市产业再升级、完善城市文化会展等公共职能的铁西文化行政与商务创意中心;结合未来建鸡公路入城口、原有莲花泡及鲜族聚落的南部新兴旅游服务中心;兼顾城市东大门意向与都市生活需求的和平都市生活区;展示农贸产业发展与北大门意向的北大营生活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汽配、农产品加工、居住、教育、物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城市其他功能片区,构成完整城市功能体系;


第四、依据远期现代服务业年产值、人均商业营业面积、图书馆展览馆等各类建筑建设标准,预估城市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总量。并在合理的层次体系架构下,形成以站前商业区为基础的城市级商业中心、兼顾三个区级商业中心及若干社区级商业中心的商业服务设施体系,以及以铁西文化行政与商务创意中心为主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兼顾两个片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及三处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结合全市现有资源及城市功能布局进行分配;


第五、考虑近年已批代建项目开发强度及拆迁补偿需求,对城市整体开发强度,依据居住用地与非居住用地的分类控制,以及控制区级、引导区级、鼓励区级的分级原则,最终形成五个强度控制区间,进行逐级控制;


第六、引入城市美学控制要素,兼顾局部已批代建高层住宅,以城市商业中心、文化行政中心为至高控制点,总体上形成中心高、外围低的递进高度开发引导。以最终形成高度适宜、开发有序、显山露水的自明性口岸城市形象。

 

图22 整体形象鸟瞰


获奖后的情况:


通过相关项目的落位实施,以及后续的项目监督和民意调研,使得密山人民对城市设计有了相关认识并获得了广泛认可。本次城市设计工作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开展战略性城市设计的典型尝试,为今后的密山相关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