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17-08-23

2015年6月,住建部批复将三亚市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城市,经过一年多的规划、攻坚,这座在城市发展转型视角下的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热带滨海城市,逐步绽放光彩。


把脉城市病,开一剂良药,综合、系统地调理,从固本培元、强身健体到塑形美容、疏通经络,再到内涵修养,最终实现内外兼修--这是在这场攻坚战中作为技术支持方的中规院人所承担的角色,知易行难,为城市由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探路,这分明是一次艰难而不乏创造力的改革性创新历程。


60余人专家团队驻扎三亚,规划“双修”蓝图。70余次与相关部门对接协调,30余次项目审查会、指导协调会,《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等20余项规划编制完成,1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24小时驻场服务……中规院人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工作背景、主要过程及组织方式


2015年3、4月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筹备期间,陈政高部长来到三亚视察城市建设工作,针对三亚突出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念。6月,住建部正式发文将三亚市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城市”综合试点城市。


2015年下半年至今,三亚全面展开“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2016年5月24、25日,张高丽副总理在三亚调研的时候,特别参观了这些项目的实施情况。同时,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关指导和要求。6月23、24日,住建部黄艳副部长上任后就对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进行了现场考察。


中规院在规划司的领导下明确了要全面给予三亚技术支持,调用了包括更新所、风景分院、水务分院、建筑所、交通分院、深圳分院照明中心在内的共6个部门,约60多位专家驻场工作,对双修工作从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到实施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内容


三亚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项目组的实践过程体现了中规院人对城市宜居性和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新认识,也是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的最新实践。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系统、综合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三亚开展的这项工作实际上仅仅是一个起步,在这个过程中间会不断地深化、丰富对于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地遵从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在加强、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不断地找到更适合于解决中国城市发展实际问题的一些做法,丰富中规院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双修是什么?


双修是在一定发展阶段,应对“城市病”的“一剂中药”,综合、系统地调理。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常态下的一种长期的行动、理念和意识。“双修”规划不仅是一项特殊的规划,策略和标准;也是一个项目行动计划和城市建设行为的统筹安排、实施落实;更是城市治理创新和提升、城市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计划与长期行动。


——工作思路: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总体把握、系统梳理、突出重点


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在山、河、海岸的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重点是以城市形态、轮廓天际线;建筑色彩风貌;城市广告牌匾;城市绿化景观;城市夜景亮化;拆除违规建设等“6大战役”做抓手。


考虑实效与时序主要围绕“一湾两河三路”重点地段,短期改善与长期管控相结合。

 


三亚的双修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指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通过对山、河、海等生态要素的完善,修复“山海相连、绿廊贯穿”的整体生态格局和生境系统。相关专题研究包括《三亚市山体修复专题研究》、《三亚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设施专题研究》等等。

 


城市修补通过运用总体设计方法,按“山、河、城、海”相交融的城市空间体系为目标,针对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进行“修补”.相关专题研究包括《三亚市城市色彩专题研究》、《三亚市广告牌匾整治专题研究》等等。城市修补以城市形态、城市色彩、广告牌匾、绿化景观、夜景亮化、违章建筑拆除“六大战役”做为抓手,涵盖城市功能完善、交通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文化延续、社会网络建构等多项综合性的内容。同时充分运用新的城市更新理念,加强城市设计,促进城市转型。针对三亚通过总体城市设计识别三亚的城市特色地区,做为三亚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的核心区域。

 


2016年7月《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获三亚市政府批准实施。这份指导三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充分结合了城市的愿景目标,表达了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体现了城市由量的扩张向质提升转变的发展思路,符合三亚目前的城市发展规律,并为此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空间品质的提升提供了依据和抓手。


下面结合三亚两河四岸景观整治修复工程(重点:丰兴隆公园项目)、月川绿道网规划、三亚湾原生植被及岸滩修复工程、解放路(示范段)综合环境建设工程、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海棠湾滨海步行道工程等重点项目,详细阐述“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规划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重点项目一:三亚两河四岸景观整治生态修复


三亚河、临春河穿越三亚中心城区,是联系山海的重要生态廊道。项目针对生态破坏严重,水体污染、红树林遭到大面积破坏;慢行交通、景观界面、生态基底的连通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生态修复对策,一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二是打造海绵河岸;三是突出热带植物特色;四是修补景观空间;五是连通滨河绿道;六是完善服务设施。


具体措施包括对沿岸不连续区域补植、局部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对生长杂乱的红树林进行整理以及局部增加栈道等游赏设施。通过恢复河岸完整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打造具有三亚特色的水上森林。三亚两河的生态修复还体现在综合功能提升、海绵城市、水体修复等多学科的技术整合以及低影响开发的技术探索。具体包括针对河道淤塞的修复策略、水环境修复策略、滨河交通功能修补、滨河服务功能修补等。


项目组沿河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的公园绿地,包括丰兴隆生态公园、东岸湿地公园、湖心岛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市民百果园、春光路带状公园、临春岭公园、金鸡岭公园以及白鹭公园等。
 

红树林湿地公园。2016年11月


项目组针对三亚红树林生态退化严重的现状问题了具体对策。统筹协调,从保护与开发两方面着手,科学认知红树林价值,明晰开发诉求,确保区域核心功能,统筹协调科学划定生态空间。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过程,科学制定修复目标,采取生态措施,确保生态安全。


建立完整的保护修复体系,包括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城市红树林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公园、红树林沿海防护林带;修复指标为:未来10年,三亚市恢复营造红树林面积634公顷,使全市红树林面积增加到905公顷(13575亩),基本上恢复到50年代的规模。


重点项目二:抱坡岭山体修复


抱坡岭位于三亚中心城区北部,是重要的生态节点和城市门户。扩张型、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对山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具体破坏方式包括夷山造地、毁林采石、遮山蔽林,造成了一系列安全、生态和景观方面的问题。对此,项目组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最终通过山体修复和退果还林,结合周边资源和自身条件利用,形成一个生态型主题公园(其中包括矿坑公园、山谷营地、缓坡花街、矿山公园),通过丰富功能提升吸引力,填补山前地区旅游目的地的空白。项目组认为这项工作不是单纯的生态修复、地灾治理工作;更是城市绿地公园系统、绿化景观和公共活动场所的修补,引入公共活动、打造优美景观,“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而且对周边城市建设用地价值、功能起到了提升作用,产生了综合性效益。


项目过程中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采石场所处的地理位置、景观环境、生态条件和交通条件等条件的不同,提取五个评价因子,综合评价,确定受损山体的修复模式。通过受损山体修复规划,将全市51处受损山体划分为三种治理模式,分别为生态恢复型、风景游憩型、再生利用型,并制定建设时序和工程技术指引。


截至2016年底已修复山体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三亚抱坡岭山体生态修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将重点打造游客市民的活动场所。

 


重点项目三:丰兴隆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丰兴隆生态公园的建设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公园体现了综合性的生态修复的理念。项目组在公园范围内重点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了恢复。针对现状不同驳岸用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恢复措施,同时结合景观游览组织,打造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游览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同时乡土植物群落的构建也是这次生态修复的重点工作。在种植设计上突出热带地区植物特色,以“浓、密、荫”的复层种植形式为主,选用当体乡土树种,突出主题性植物空间的打造。


第二,项目组将公园的水环境系统修复与海绵设施的打造相结合。公园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示范点,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雨水分区收集利用的设计方法。结合树根状的路网与水网形态,布置多种海绵设施,充分起到示范作用。在两河大的海绵系统之下,公园内海绵设施重点采用景观化的手法解决河道水体污染问题。设计具有净化功能的雨水净化系统,处理因城市管理及管网建设不健全,所产生的合流制溢流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同时,考虑到三亚雨旱季分布及其鲜明这一特点,项目组在公园内部结合海绵设施,建立一套水调蓄循环系统。将中水管网引入园内,同时通过景观化的工程措施,打造可以应对不同季节特征的水循环系统,同时体现中水回用的理念。


第三,人性化场所的构建。项目组沿公园外侧设计了一条完整不间断的步行绿道环廊系统,串联被河道和城市道路分割的绿地空间,构建人性化的游览组织系统。在公园活动内容的设计上,结合三亚旅游季与淡季分明的特色,设计了可满足不同功能的“潮汐模式”景观。在公园设施的设计上,考虑到三亚长年高温、日照强烈的特点,充分布置了遮阳、降温设施的布置。

 


丰兴隆生态公园鸟瞰。2016年11月


作为三亚城市的“海绵体”,丰兴隆生态公园充分利用水资源,在雨季时收集公园周边31公顷居民区的初期雨水,通过水系配套的生态滤池净化后,作为景观用水和浇灌用水,形成净化、调蓄与回用的水循环系统。旱季或雨水不足时,采用经过三亚红沙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回用的中水,补给公园水系与绿化灌溉,既能降低公园的维护成本,又能带来可观的环境效益。


重点项目四:三亚市绿道系统规划及月川生态绿道景观设计


项目组在三亚市绿道上做了三个层次的工作,一个是市域的绿道系统规划,针对三亚旅游集中在滨海一线、腹地旅游资源未被挖掘的问题,将市域的山体、水系、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古迹、田园风光、城市绿地等资源串联整合,形成全面展示三亚特色景观资源的绿色廊道。


第二个层次是中心城区的绿道系统规划。三亚的整体空间格局中山河、山海、河海之间联系不足。城市绿地呈斑块状分布,格局不连续,布局欠均衡;部分规划绿地难以实现,市民对滨河、山体的感知度较低,中心城区中绿地休闲建设空间较少,现有市民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亚湾,绿地中的服务设施不足。通过绿道系统规划整合现有绿地,促进和提升新建公园绿地建设,形成连续的绿色开放空间,构建连续的生态廊道和游憩廊道。绿道设计和选线环节上,充分依托现有的特色资源,构造登山揽海、山河相依、河海相连的绿色长廊,充分展示现有的自然节点、历史人文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等,重要发展节点作为优先串联对象。规划绿道线路尽量成环、成网,方便居民使用进出。强调多样化的游赏方式,包括骑行、步行、亲水体验、红树林湿地科普等。


第三个层次是月川生态绿道的规划设计实践。月川片区位于三亚东河、西河交汇的扇形地带,是大三亚湾 “美丽客厅”的重要支撑腹地,在未来的三亚市“山海相连”的宏观构思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该片区自然要素丰富,既有金鸡岭山体和湿地公园水系,又有滨水的红树林带。在该区域构筑绿带环,为三亚中心城区提供一条“绿色项链”般的环状绿廊。贯通长度达5公里,面积约10公顷的月川绿道一期,连接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公园、巴哈马公园、市民果园等公园节点,服务周边10个居住区及丹州村城中村,同时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一条休闲、健身、感受三亚红树林特色的休闲廊道。方案在临近月川城中村的绿道线路中与场地结合,设置跳格子、滑梯等简单的儿童游憩设施,补充城市休闲游憩功能。并采用低扰动的设计手法,降低对现状红树林生境的干扰,减少游步道对黄嘴白鹭、海南山鹧鸪等红树林生物的干扰。梳理现状植被,保留长势良好的散尾葵、榕树等树种,补植雨树等植物,营造荫凉宜人的步行空间。

 


整个3.6公里的月川生态绿道已经基本全面贯通,它犹如城市中的一条“绿色项链”,将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丰兴隆生态公园等公园串联起,涉及15个居民小区。通过优化绿化植被、增加服务设施等措施,打造了一条为市民开展绿色生活的健康长廊。


重点项目五:解放路(示范段)综合环境建设项目


解放路是典型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交通性主干道,示范段位于光明街至和平街,双向总长度为850米,改造总建筑面积约为6.9万平方米,工作内容涉及道路两侧11栋现状建筑和道路环境的综合提质设计。力求营造人性化、舒适宜人的街道空间环境,还路于民、还景于民。综合环境建设针对解放一路两侧建筑、人行道以及道路组成的“U”型空间环境,项目实施内容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立面改造项目,二是路面环境建设项目,由于时间紧迫、工程量大,现场存在交通、景观、人防、市政等部门及专业的大量协调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建筑界面风貌整治与街道空间环境整理。


本次项目团队由规划、建筑、景观、照明、市政、交通多个专业组成,大家互通有无,密切配合,技术方案无缝衔接,重点围绕步行环境勾勒人性化细节,为活动和事件的多样性提供场所环境支持,激发城市活力。可以说,以建筑设计为技术平台,多专业协同配合的工作组织模式是本次解放路项目系统性的最直接体现。

 


解放路项目实践体现了“城市修补”的精神内涵,即:注重城市形态修补与环境提质相结合,注重城市文脉延续与风貌塑造相结合,注重城市功能完善与人本关怀相结合,注重城市权益均衡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仅是“城市修补”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我们专业发展定位提出新的要求。


总结


——如何做双修?


双修不是外在的形象工程,而是走向内在的民生工程;不是量上的拓展建新,而是品质的营造提升;不是单一的就事论事,而是综合的系统梳理。既要注意技术方法的研究,也要关注实施策略和机制保障,更要结合法规完善,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中规院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全程全面统筹对接;三亚市核心领导小组统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双修意义的思考


既是物质空间环境的修复修补,也是软环境(社会文化行政等)的修补。


城市品质提升,风貌形象优化,由量向质转变。
不仅是形象工程,更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是品质内涵结合的综合性工程。


城市管理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城市文明进步。
不仅是项目安排、工作计划,也是有关城市发展建设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优化,体现的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提升,城市文明的发展进步。


“城市双修”作为住建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重要任务,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轮城市规划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亚作为首个试点双修城市,在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附:项目组名单

 

系列项目院主管总工:张 兵
技术指导:孙安军、杨保军、李晓江


1、三亚市“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及城市色彩、广告牌匾专题研究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城市更新研究所
所级管理:邓东、闵希莹
项目组成员:范嗣斌、谷鲁奇、张佳、刘元、姜欣辰、缪杨兵、李荣、胥明明、菅泓博、李艳钊
三亚方面参加人:黄海雄、高中贵、何大哲、吴坤苗、宋春丽、雷青青


2、三亚市绿道系统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王忠杰、束晨阳
项目组成员:丁戎、白杨、刘圣维、郝钰、李阳、程志敏、程梦倩
三亚方面参加人:蓝文全、黎俊、侯迎华、孙庆东


3、三亚市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贾建中、束晨阳
项目组成员:王忠杰、白杨、刘华、程梦倩、刘圣维、郝钰、丁戎、李阳
三亚方面参加人:朱传华、罗金环、林贵生、刘俊、唐梓钧、蔡开朗


4、三亚市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深圳分院照明中心
所级管理:王泽坚、梁峥
项目组成员:冯凯、刘缨、范嗣斌、张霞、王忠杰、杨艳梅、张佳、杨洋、马浩然
三亚参加人:黄海雄、高中贵、吴坤苗、宋春丽、聂竹君


5、三亚湾岸线利用规划及交通整治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城市交通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戴继峰、杨忠华
项目组成员:翟宁、李晗、王昊、周乐、杜恒、苏腾
三亚方面参加人:黄海雄、高中贵、何大哲、吴坤苗、雷青青、宋春丽、罗德峰、聂竹君


6、三亚市解放路(南段)综合环境建设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城市更新研究所
所级管理:邓东、闵希莹
项目组成员:范嗣斌、谷鲁奇、张佳、张帆、李荣、姜欣辰、胥明明、刘元、郝凌佳
三亚方面参加人:黄海雄、高中贵、何大哲、雷青青、颜涛


7、三亚市山体修复专题研究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贾建中、束晨阳
项目组成员:王玉圳、刘宁京、孙培博、吴岩、金悦


8、三亚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设施建设专题研究
编制单位: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孔彦鸿、黄继军
项目组成员:杨新宇、张车琼、由阳、闫明星、张奕雯
三亚方面参加人:高中贵、吴坤苗、宋春丽、聂竹君


9、三亚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 兵、杨明松
编制单位: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孔彦鸿、郝天文
项目组成员:张全、黄继军、黄俊、闫明星、孙增峰、杨阳、吕金燕
三亚方面参加人:高中贵、吴坤苗、宋春丽、聂竹君


10、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兵、杨明松
编制单位: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孔彦鸿、郝天文
项目组成员:张全、黄继军、张车琼、由阳、杨新宇、吕金燕、周慧、张奕雯、黄俊
三亚方面参加人:高中贵、吴坤苗、宋春丽、聂竹君


城市修补实践


11、三亚市解放路(示范段)综合环境建设项目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北京公司建筑设计所、深圳分院照明中心
所级管理:周勇、康琳
项目组成员:赵晅、吴晔、王冶、郑进、何晓君、王丹江、秦斌、李慧宁、莫晶晶、张迪、阚晓丹、徐亚楠、孙书同、万操、戴鹭、梁铮、刘缨、冯凯
三亚方面参加人:王铁明、吴墨凯、华煜、洪宇


12、三亚市解放路(光明路至和平路段)路面升级改造工程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北京公司建筑设计所、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周勇、康琳
项目组成员:赵晅、吴晔、王亚婧、王冶、郑进、房亮、杜恒、李晗、马浩然、蒋莹、牛铜钢
三亚方面参加人:王铁明、吴墨凯、华煜、洪宇


13、三亚市解放路(光明路至和平路段)路面升级改造工程交通规划及道路初步设计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城市交通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戴继峰
项目组成员:李晗、杜恒、周乐
三亚方面参加人:王铁明、吴墨凯、华煜、洪宇


14、三亚市城市照明示范段工程项目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深圳分院照明中心
所级管理:周勇、梁峥
项目组成员:赵晅、刘缨、冯凯、杨洋、梁铮、郑进、张霞、杨艳梅
三亚方面参加人:黄海雄、高中贵、吴坤苗、宋春丽、聂竹君


15、三亚市棚户区改造重点片区规划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北京公司城市设计所
所级管理:胡耀文、慕野
项目组成员:刘世晖、徐钰清、郭嘉盛、郝凌佳、赵权
三亚方面参加人:黄海雄、何大哲、雷青青、张宏


生态修复实践


16、三亚市抱坡岭公园及周边地块城市设计
编制单位:城市更新研究所
所级管理:范嗣斌、顾建波
项目组成员:刘元、姜欣辰、李晓晖、张春洋、孔星宇、胡彦、李锦嫱
三亚方面参加人:蒋明清、黄海雄、常成云、黄睿


17、三亚市两河四岸景观整治修复规划设计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深圳分院照明中心
所级管理:韩炳越、束晨阳
项目组成员:王忠杰、马浩然、郭榕榕、牛铜钢、王坤、舒斌龙、齐莎莎、高倩倩、林旻、梁峥、陆懿蕾、鲁丽萍、冯凯
三亚方面参加人:王铁明、朱文灼、潘国雅


18、三亚市两河四岸景观整治修复工程项目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韩炳越、束晨阳、任希岩
项目组成员:王忠杰、马浩然、高均海、牛铜钢、舒斌龙、齐莎莎、高倩倩、梁峥、刘缨、蒋莹、徐丹丹、鲁丽萍、周瑾、蒋艳灵、孙道成
三亚方面参加人:王铁明、朱文灼、潘国雅


19、三亚市月川生态绿道工程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王忠杰、白杨
项目组成员:刘圣维、丁戎、马浩然、牛铜钢、郝钰、舒斌龙、程梦倩、程志敏、齐莎莎、高倩倩
三亚方面参加人:蓝文全、黎俊、侯迎华、孙庆东


20、三亚市海棠湾滨海绿化景观及步行道规划
编制单位:北京公司城市设计所
所级管理:胡耀文、慕野
项目组成员:刘世晖、徐钰清、赵权
三亚方面参加人:林海、吴振晋、曹立伟、叶菲


21、三亚市迎宾路、榆亚路景观提升工程
院主管总工:张 兵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韩炳越、束晨阳
项目组成员:王忠杰、牛铜钢、赵娜、高倩倩、徐丹丹、马浩然、王坤、舒斌龙、刘睿锐、周瑾、黄明金、鲁丽萍、李强蔷、马令令、陆懿蕾
三亚方面参加人:蓝文全、黎俊、侯迎华、黄自炳、王凤山、孙庆东、李海鹏、杨凯、杨致敬


22、三亚市海榆西线、育新路、育秀路、凤凰出口路、亚龙湾火车站周边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编制单位: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所级管理:王忠杰、束晨阳
项目组成员:牛铜钢、高倩倩、徐丹丹、张亚楠、马浩然、舒斌龙、吴雯、周瑾、黄明金、鲁丽萍、郝硕、蒋莹
三亚方面参加人:蓝文全、黎俊、侯迎华、黄自炳、王凤山、孙庆东、李海鹏、杨凯、杨致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