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行业之声

联通绿地、开放共享,上海两处绿色空间焕新归来

发布时间:2025-07-10

内容来源:绿色上海、上海徐汇、上观新闻,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又有一批绿色空间“焕新归来”。据悉,徐汇区梅陇十一村内的凌云花园经过改造提升后已重新对外开放,闵行区政府机关大院东侧附属绿地已经完成改造,开放给市民,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凌云花园:联通两片绿地

在梅陇十一村内,一座承载着周边居民社区记忆的绿色空间已焕新归来。为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小型绿色公共空间和适老适幼的友好街区空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区绿化市容局对凌云花园进行改造提升,绿地现已重新对外开放。

 

凌云花园占地约1万平方米,以“全龄友好、生态安全、社区共生”为核心理念,兼具防护绿地与社区休闲空间双重功能。原绿地东侧和西侧分别为2座口袋公园,通过空间重构、生态修复、功能植入,将两片分割的绿地联通在一起,更加方便市民出行,进一步满居民的多元需求。

保留香樟

月季廊架

东侧地块香樟园径

 

同时,通过引入雨水花园概念,重塑微地形、布设排水沟及植草沟,系统性解决原绿地存在的积水问题,提升排水能力。

强对流天气,绿地改造排水情况前后对比

微地形重塑、排水沟

 

为增强绿地两侧龙州路与天等路的通达性,改造过程中将现状围墙破除,贯通园内路径,围绕无障碍和适老适幼,全线采用平缓坡道与防滑铺装,提升花园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合理分布场地硬质空间,保障市民散步、晨练、休憩等活动需求,东西两侧结合草坪放置儿童活动设施,形成小型儿童活动与亲子互动空间。沿线增加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并结合植物造景放置植物标示牌等,提升科普宣传效应,丰富居民游憩体验。

儿童设施

 

凌云花园建成后,已成为集生态防护、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复合型绿地,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期待您在这里邂逅四季轮转的绿意,感受触手可及的诗意栖居。

景墙座椅

市民活动

 

玉澜园:自家绿地化身“仙境”

 

位于沪闵路6258号闵行区机关大院东侧的口袋公园玉澜园近日开放,普通市民24小时随便逛!玉澜园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为主题,也是全市首座白玉兰主题的共享花园。

这里一个多月前还是闵行区机关大院的一块老旧绿地。为了让更多市民共享绿化成果,今年年初闵行区委、区政府提出将这块绿地改造提升后,对市民开放并将其纳入今年闵行区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计划的首个项目,5月份开工,6月底完工。

 

公园里,玉兰花瓣造型的廊架现代简约。白玉兰、红玉兰、紫玉兰的图片镶嵌其中。沿小路往里走,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原来这是特为耐阴花境制作的雾森系统。多种耐阴植物排列组合,其中一种叶子巨大,酷似大象耳朵,它叫象耳芋,叶子直径足足五六十公分。炎炎夏日,雾森系统每10分钟“吞云吐雾”一次,每次约10分钟,一方面改变植物生境,另一方面增加湿度和负氧离子。

碎石铺成的小径上,间隔铺设了二十多个香樟木桩,年轮清晰可见,香樟木桩散发着香味。花境在视觉、嗅觉上营造古朴自然的意境,让人们在此身心得到放松。

 

“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高大乔木,增植白玉兰、紫玉兰等多品种玉兰树,并搭配精心布置的耐阴花境与低维护地被植物。”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白玉兰元素贯穿始终,“竹影兰香”“花影香庭”等诗意节点,市民可尽享市花意境之美。

 

花境在植物上的搭配更是匠心独运,矾根、菖蒲、肾蕨、鸢尾、芙蓉菊、婆婆纳、彩叶草、香彩雀、福禄考、五色梅、鼠尾草、四季海棠、栎叶绣球等地被植物,分别种植在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开不同颜色的花,保证四季有景。

 

“通过拆除围墙、优化园路系统、提升绿化品质,机关附属绿地变为市民可步入可停留可游憩的公共空间”,闵行区绿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休闲步道串起多处休憩座椅,可供晨间锻炼、午后阅读、邻里小聚、孩子们玩耍……

玉澜园24小时免费开放,玉澜园的开放是闵行区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计划持续推进的生动实践。截至2024年底闵行全区已开放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明谷科技园等8处示范点。2025年吴泾镇党群社区服务中心绿地等新点位也将陆续亮相,持续为市民织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高品质绿色生活网络。

友情链接